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空相禅师呵呵笑道:“如果今天就已清楚地知道了明天的事、后天的事,乃至一生的事,岂不是无趣的很”所谓未来,旁人若为你决定了未来的一切,那还是你的未来么,你还有未来么未来,变化无穷无尽,就算是佛祖,也无法演算、掌握未来一切变化,国公却想做到它,这是不是自寻烦恼呢”
夏浔动容道:“大师……”
空相微笑道:“国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它是几碗饭;在酒家眼中它是几两酒。每个人看它,都不相同,可米就是米,你就是你,只要问心无愧,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国公以为,人生是苦多于乐,还是乐多于苦呢如果你执着于此,那便是深陷苦海而不能自拔,只要学会解脱,自然便是极乐世界!”
夏浔苦苦一笑,默默走到崖边,定定地看向京师的方向。
空相大师摇了摇头,双手合什,轻轻又宣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由于满朝文武都在讨论迁都这件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夏浔筹谋已久的计划被迫搁浅,他只好暂时停止了一切行动。如果仅仅如此的话,只能说是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他的部署,只消加以调整,完全可以在突发事件解决之后再次发动。
但是朱棣的反应太耐人寻味了,他明明已经知道了南京这边发生的一切,却没有做出一点反应,与此同时,他却抛出了一个震动所有人的新话题,你还能说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情之间真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夏浔感觉到了这一点,却完全猜不透朱棣这么做的真实意图,所以他不安。
夏浔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谋划,尽管他的出发点至公无私,但它却是不容于法的,所以夏浔对此格外敏感。一直以来,他智计百出,但有谋划,无人不入其彀,由他牵着鼻子走,而这一次却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控,所以他才会惶惶不安,所以他才会登上庐山,静静地反思:是不是这些年来在政坛上的‘风调雨顺’,已经让我忘乎所以了
他隐隐嗅到了一种y谋的味道。那是血的腥味,让他不寒而栗……
夏浔在庐山苦苦悟着永乐大帝真实意图的时候,解缙正风尘仆仆地赶向南京,此时刚刚赶到九江,庐山脚下。
解缙立在船头,顺江而下,衣带飘风,瞧起来神情气爽。意气风发。如果他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这时就该挺胸腆肚,挎着盒子炮。洋洋得意地说上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由一位内阁首辅大学士被贬谪到安南乱地,还有什么可高兴的,但是解缙的确很高兴,因为。他又回来了。
解缙被朱棣一道诏书,便从内阁首辅大学士,变成了广西布政司参议(副省长),不情不愿地离开了金陵。结果因为一路上牢s满腹,被一直盯着他的纪纲打了小报告,惹得永乐皇帝大为不悦,又追加一道圣旨。把他赶去安南上任。
结果这位仁兄千里迢迢,刚刚赶到安南,p股都没坐热,就找了个理由。不辞辛苦地回来了。
这个倒霉蛋对于做官的追求,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实在是太顽强了。
要回来就要有理由,解缙当然有一个很充份的理由。
他幽幽怨怨地赶到安南的时候,正好张辅大获全胜。张辅上次平定安南回京不久,安南各地就反旗再举,迫不得已,张辅再度挂帅出征。大军往返,钱粮军饷消耗无数。不过仗倒是又打赢了。
张辅赶到安南之后,第一战就是打击原来已经降了大明。结果又复反叛、自立称王的师桧。
师桧当时手中有兵马两万多人,张辅率兵进剿,只一战就杀了四分之一,近五千人,同时俘虏两千多人。张辅恼恨师桧降了又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下令把这两千俘兵全部斩首,之后紧追师桧不舍,师桧拿出了吃奶的劲儿,率领残部逃进了深山,若再追赶,得不偿失,一个不慎,还会为其所乘,张辅这才下令收兵。
张辅稍事整顿之后,又去征讨陈季扩,陈季扩调兵遣将,与张辅数度交锋均落下风,最后双方决战于虞江之上,这一战陈季扩又是大败,军兵伤亡惨重,还连折数员大将。陈季扩只得仓惶逃窜,张辅自后一路掩杀,又吃掉陈季扩三千兵马,直到陈季扩逃入大泽这才收兵。
陈季扩彷徨无策,只得遣使向张辅求降,这位曾自立为帝的安南将军目前还拥有相当大的势力,在安南百姓中间他也拥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他诚心归降,大明治理安南将减少很多阻力,不过是否受降张辅做不了主,接了陈季扩的降书以后,他就要遣人送往朝廷,由皇帝决断。
恰在这时,解缙到了安南。解缙根本没有心思做什么安南布政司的参议,在朝为官何等闲逸,内阁首辅何等风光,安南这地方穷山恶水的,做官都算是发配。所以一听有机会回南京,解缙马上抢着要担当这个差使。
照理说,只是派人回京将陈季扩的降书呈予皇帝,原也用不着劳动一位布政司参议出马,可解缙愿意走,张辅也愿意让他走。解缙再落魄,毕竟也是一位曾经的内阁首辅大学士,万一他在安南出点什么事,这影响太大了,张辅不愿意承担这责任。
两个人是一拍即合,于是刚到安南站了站脚的解缙,就兴冲冲地又回来了。
站在船头,眼见离金陵越来越近,解缙心中好不兴奋。在安南天高皇帝远,想再叫皇帝想起他来都难,回了京就不一样了,在皇上面前多露露脸,万一皇上回心转意,不就可以再获圣眷、重返内阁了么解缙心里是越想越美。
当初朱元璋许之以十年之期,叫他十年之后回朝听用。解缙等不及,还差了一年半,就趁着新君登基,急不可耐地回了南京,结果被人一本参到兰州做卫吏去了,沮丧得他差点投河自尽。
如今,他又来了……
第924章 大发雷霆
夏浔在庐山住了几天,直到小荻马上就要临产,这才返回金陵。
此时,郑和已经回京了。
郑和是内官,官品也不高,不需要派三品以上官员迎接,但是随他回来的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使节,其中包括一个国家的国王。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带着王妃、王子、公主还有王弟王妹,一大家子居然都来了,这就需要同等品秩的人员相迎。
外国的国王,相当于大明的郡王,于是就由大明皇室派了几位在京的闲散王爷出迎,把他们接到会同馆入住以后,朱高炽、朱高煦两位监国再联袂赶到会同馆里探望、问候。
郑和这一次出海,因为是头一回,需要从无到有地探索出一条海路、所以耗费时间很长,达两年之久,所经国家和地区包括了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柯枝、古里、暹罗、南巫里、加异勒、甘巴里、阿拨巴丹等国。
回来时这些国家都派人赠送了礼物,其中琉球中山、山南,婆罗,阿鲁,苏门答剌,满剌加,浡泥、占城、暹罗、榜葛剌、南浡利、小葛兰等国遣使入贡。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的足利义满也派了使节来。
现在日本的情形很糟糕:后龟山天皇出走了,他跑到南部重聚南朝旧部,以武力抗议北朝背信弃义。由于有惜竹夫人和大明暗中向他提供了大笔资金和武器、粮食,后龟山出走的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效果也大多了。
由于他手里有充足的资金、武器和粮食,他不但很快招揽了一批旧部,而且招纳了很多农民和流浪武士,包括被中国水师和日本水师联手打压得几无生存余地的海盗也大量投奔了他,使得他迅速组织起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武装。
后龟山出色的表现,使得一些本来还想观望声色的南朝氏族、豪门,也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旗帜鲜明的表示拥戴后龟山天皇,他们形成了一股相当庞大的力量,让后小松天皇头疼不已。
与此同时,鉴于足利义满年老体衰,渐渐控制不了他手下的几大诸侯,他的义子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也鼓起勇气在朝政、军事等多个方面公开发表自己意见和主张,与太政大臣足利义满唱反调,踏出了彻底决裂的第一步。
鉴于这种局面,足利义满急需得到大明对北朝的认可以及对他的支持,所以他派了一支使节队伍向大明入贡,并请求大明在道义上予其以支持,如果可能,希望大明水师在军事上也能予之以一定的配合。
这一来,再加上早先赶到金陵的帖木儿国使节,汇聚到金陵的各国使节已将近二十个国家,所谓万国来朝的盛况也不过如此,越来越看不透金陵局势、已无法予以控制的太子朱高炽趁机上书,奏请皇帝回京。
眼下这种局面,朱棣不可能再滞留北京,是到了他该回来的时候了。
一池秋水,波光粼粼。
虽已到了秋天,荷这么多日子,隐隐已经看出了大明朝堂上的潜流汹涌,所以从两个锦衣卫千户的对话中无意间听到皇上即将返京的消息,赶紧就来通知夏浔。
她以为夏浔既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消息自然闭塞了,却怎知这么大的事,夏浔怎么可能不知道,虽然他已约束自己的人,在此时不冒尖、不露头,不掺和任何事,不代表他连皇帝的行踪都不掌握,须知他所做的所有这一切,恰恰是因为圣意难测,这才令他有所警惕的。
夏浔不便叫她知道自己已经知道此事,便“喔”了一声道:“皇上要回京了京中乱象,总算可以定下来了。”
小樱把消息告诉他也就没有事了,低头一看他怀中的小家伙,小家伙精力充沛的很,此时正瞪着一双大眼睛看她,小樱不禁抿嘴一笑,逗弄他道:“好可爱的小宝贝!”
谢谢迎上来笑道:“这不速之客来得可巧,这边刚要出门,小樱姑娘恰就迎上来,这是怀至跟你的缘份,你就做了他的干娘吧。”
小樱一脸茫然,她一个未嫁的姑娘……做人干娘而且这还是他的孩子……
小樱一脸窘红,又不好辩说,只讪讪地道:“做……做干娘我……国公家的小公子,我……我怎高攀得起……”
谢谢道:“我们这地方的规矩,孩子洗三朝,但有不速之客撞见,便是‘逢生’,来者是男要拜干爹,来者是女就要做干娘,这是天意,你还谦让什么。”
大家嘻嘻哈哈一番,等夏浔抱了孩子去祖祠的时候,小樱坐在小荻榻边,听着众人七嘴八舌扯东聊西。说孩子唠家常,一脸的茫然。
她现在还没清醒过来:我还没婚。咋就娘了……
陈瑛府上,后院花园,浓荫如盖。
陈瑛穿一身燕居的常服,坐在一张竹椅上。面前一张小方桌,上边置放着茶盘、茶具和盛茶叶的小钵,身边不远处,一个童子坐个小马扎,正在侍弄着一只小泥炉。水沸了就给陈瑛提过去,陈瑛就慢条斯理地投茶、润茶、冲茶、浸润、分茶……
茶杯极小,一杯只有一口的水量,杯如七星,置于盘上,提壶轻轻一点。就像注满七汪泉水,然后他就逐一举起,嗅、品、饮,当他微阖双目仰起头来时,风轻轻拂动颌下的长须,颇有一种遗世忘俗的风姿。
他递奏疏想要告老还乡的当天下午,就看到了家人抄来的邸报,北京行在员外郎李洵谏议迁都的内容他看到了。只这小小一篇文章,他就品出了许多内容,但是他已大劫难逃,也没必要去揣测这圣意了,他不在乎。
可是第二天,永乐皇帝的明诏就宣布下来了。紧接着满朝文武,不,准确地说,是整个天下,只要有力量的。都在动用自己的力量,投入到迁都之议中来,这时陈瑛才发觉:“不对劲!”
同夏浔和太子朱高煦一样,他也看不透皇上这么做的用意,不过这对他却是一个机会,眼看朝中议得如火如荼,陈瑛顿时萌生了一线希望:或许……我这一劫,能因为这桩意外安然度过
满朝文武的精力和能力,全都放到打消皇帝迁都之念上来了,这个时候发动争储之战是大不智的,太子和杨旭都不是蠢人,他们应该看的明白。
而时间,能消磨很多东西,如果这迁都之议拖上几个月,再加上诸国使节赴京,也有许多事要做,这些事情全处理完,就得拖到明年开春去。那时候,事过境迁,如再有人旧事重提,翻起今日旧帐,其意图就太刻意了,火候一旦掌握不好,就会反受皇帝猜忌。
如果……
这是一个机会,是他陈瑛的机会,但是这场风波是他左右不了的,皇帝的意图何在,他也揣摩不透,所以他只能静观其变。对都察院言官们的参与和倾向,他也没有做出任何指示。
请求致仕的奏章,他并不担心,大臣请辞,除非皇帝早已对你生厌,巴不得你赶紧滚蛋,否则循例都要挽留两次的,如果这一关能过去,到时授意俞士杰他们上书挽留,再顺坡下驴就是。十年寒窗,天下间十年寒窗的人多了去了,有几个能位列九卿,及得他今日地位但有一线希望,他也不舍得走啊。
太子没有接纳他,汉王没有刘备的心胸,当日被他一番痛骂拂袖而去伤了颜面,也不曾三顾茅庐来请他回去,汉王不来请,他陈瑛自然没有腆颜再去依附的道理。
何况经此一险,他已暗生警惕,扶保一主,得有从龙之臣,位极人臣,固然荣耀,固然可以载之史册,留名千古,但是这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他陈瑛不是一个不得志的秀才,那山东秀才纪纲,可以在燕王靖难未成,前途未卜的时候,去抱朱棣的大腿,为他牵马坠镫,大明九卿之一的都察院左都御使陈瑛,却不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投机,尤其是这么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奇怪,为什么当初依附汉王的时候不曾想明白这个道理是鬼迷了心窍么
夏浔在庐山潜思的时候,陈瑛也在静静反思,如果能逃过这一劫,以后该怎么做,他心中已经有了定计。
刚刚,俞士吉派人给他送来消息:“皇上要回来了。”
皇上回来,无疑将让眼下这迁都之议上升到一个更加不堪设想的混乱程度,他就像一条潜伏在沙底的鱼,就等着那泥沙俱下的时刻:
水浑了,才好逃了鱼……
第927章 迎驾迟
汉王坐在上首高声说着,厅中左右,肃然立着冷傲语、孙陆、刀叶、庄龙等几名手下。汉王一条腿屈在椅上,肘架在腿上,睥睨之间,颇有一种江湖大哥的派头。
“太子监国,监得一塌糊涂。本王是丢了个小丑,可太子却出了大错,连一位国公都搭进去了,听说伤的很重,险险便要了性命,内腑气息不畅,前几天还特意跑去庐山找一位得道高僧帮他调理身子。”
汉王弹了弹指甲,得意洋洋地道:“接着就是迁都这件事了。叫群臣议迁都嘿!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蚤子,明摆着的事儿么。若是父皇自己不想迁都,压根儿就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北京行在员外郎的奏疏,就下旨意令群臣议论。
可好啊!太子他不体察上意,引导群臣上表奉迎圣意,他呢,每天里奏章成车成车的往北京拉,全都是反对迁都的,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嗯”
“殿下英明、殿下英明!”
冷傲语、?
换源: